2025年3月Web3行业月度发展报告 |陀螺研究院
3月的加密市场虽冷,但实则利好消息频出,比特币战略储备与数字资产储备建立、SEC诉讼全面停歇、山寨币ETF进程加快等消息应接不暇,然而以价格论,比特币却始终表现低迷,山寨币更是升级困难剧本,以太坊都一度跌破1800美元。核心来看,尽管利好频现,但包含特朗普在内的发声已然很难影响到加密市场,而市场自造血能力孱弱,需要外部流动性的注入,而非任何口头的政策利好。简而言之,当前加密市场的政策牛市后劲不足,决定价格的关键在于外部流动性的注入,在对等关税愈演愈烈以及俄乌战争的磋商反复下,全球金融市场格外关注美国的经济衰退情况。视野回到国内,香港代币化市场迎来新进展,我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探讨也持续增加。
政策方向,2025年截至3月底,我国发布区块链相关政策数为12条,同比去年Q1减少20条,其中,国家部委级别发布政策3条,涉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等,覆盖领域包括银行保险业以及数据基础建设。整体而言,区块链政策红利逐渐消失,政策发布数量呈递减趋势,仅在数据要素衍生产业或垂直应用领域有所提及。3月,我国区块链相关政策数仅有1条,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数字化运用示范实践(征求意见稿)》。实际上,仅从证券业而言,我国证券领域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已然相对成熟,早在2021年,中证协就发布了证券联盟链“中证链”,并于当年1月发布首个应用投行业务电子底稿监管系统,在后续完成了131家具有投行业务的公司的全部对接。但从应用模式而言,区块链在证券业的主要应用仍聚焦于存证,目的在于增强券商电子数据的公信力,在多机构联合运营、多机构函证互认、行业级别的数据共享和风险揭示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应用深度不足。从此角度而言,本次征求意见稿正是中证协在区块链技术的又一次深入,开始将区块链视为监管技术手段而非辅助效率技术应用在证券业务中,对推动区块链在证券业的全方面应用有着积极影响。
投融资市场,3月发生区块链投融资事件80起,事件环比减少18.36%,3月融资总金额飙升,达到321.12亿元,创下了近三年的最高纪录。造成投融资金额飙升的结果是大额交易,本月大额融资增长迅猛,大额事件金额占比高达95.95%,若剔除大额融资,59起事件仅获得金额13.12亿元,可看出投融资事件与金额正持续萎缩,市场呈现出看似乐观,实则隐忧暗生的局面。另一方面,众多大额融资在本月集中披露与交易,除了有监管环境转好的乐观预期与提振信心之意,或也有应对外部不确定的考量。仅从金额论,3月数字货币领域一骑绝尘,以25起事件数获得融资金额高达279.65亿元。区块链应用技术一改上月颓势,增长迅速,本月完成事件数13起,融资金额为19.23亿元,金额数环比上月增长263%,成为了在数字货币外融资金额第二位的领域。与应用技术相比,对应的区块链行业应用略有下降,本月事件数虽达到31起,位列领域首位,但金额数仅有15.73亿元,环比下降9.59%。值得注意的是,与上月仅有数字货币逆势增长不同,行业应用是本月唯一金额数下滑的领域。整体来看,虽然事件总数少于2月,但3月融资总金额明显增加,资本仍有增长预期。乐观情绪归因于美国政策的利好,从事件来看,无论是战略比特币储备的建立还是SEC监管的换届,对加密市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大额资本投资加速,但从短期而言,价格受宏观影响较大,资金量相对有限的中小型机构会倾向于战略收缩,从而形成了投融资市场两极分化的格局。
应用领域,代币化市场现新进展。2月28日,亚太首只零售代币化基金“华夏港元数字货币基金”正式上市,该基金是自2023年11月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发布“代币化证监会认可投资产品”通函后获批的首只零售基金。仅从基金标的来看,该基金是主要投资于港元计价的短期存款及优质货币市场工具,是一个典型的港元货币市场策略基金。根据官方资料,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管理该基金的投资,投资分为链上与链下,链下即正常认购与管理,在链上,投资者通过分销渠道认购,认购后份额会根据1:1换算成对应代币,代币由SCB(渣打银行)通过子公司 Libeara构建的数码平台创造,SCB也全权负责代币化托管与运营。换而言之,投资者投资的实际金额,都可转换成对应的代币,尽管目前尚未开放二级市场,官方文件中也明确表示不存在点对点以及任何二级市场交易,但随着技术成熟度与市场的提升,后续若代币可在二级流转,将成功实现链上、链下的双向交易机制。本次代币化基金的推出无疑是香港的创新尝试,现有方案虽仍在基础阶段,并未实现虚拟货币的申购,选择的基金也是稳健性质的货基,但长期而言,随着试点的不断深入,基金的种类以及基金的交易方式,都可预见会日益丰富,除了二级市场未来可期外,透明、实时的交易也有望实现。
CBDC方向,本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发文《数字货币对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其提出比特币是一种风格奇特的金融资产稳定币,具备投资价格,并强调稳定币才是真正可冲击国际金融体系的数字货币,为最大程度应对货币冲击,获得数字时代的最大红利,张明建议扩大数字人民币替代范围,推进中国的稳定币建设,此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层面可以鼓励对数字特别提款权(e-SDR)的试用与推广。张明的发言不仅肯定了比特币的投资价值,也释放出了一定信号,即高层似乎开始关注于稳定币的建设。实际上,自特朗普加密新政施行后,有行业人士就曾提到,美国政策会四步走,建立数字储备、构建稳定币监管框架、RWA以及启动“可监管的新型 ICO”机制,通过链上稳定币+链上资产,不仅可让其他单位在数字时代锚定美元本位,美国可以规避传统金融体系中越来越强的合规和地缘摩擦,实现金融“去摩擦化”。在此种背景下,我国可能的政策跟进是全球加密市场所关注的重点。但核心而言,稳定币的使用必然会涉及到外汇管制的问题,这或是我国根本红线,此外,规模场景也是需要考虑的范畴。长远来看,稳定币在国内放开仍难以实现,窗口香港仍是重要抓手,但为规避美国对中国国际化与跨境金融的结构性挑战,数字人民币的跨境联通或会进一步增强。除了跨境互联外,本土限制预计还会增强,对链上资产进入国内市场会采取更加严格的封堵,强化反洗钱规定。
以下为月度报告内容节选:



















扫下方二维码购买报告全文,或加入陀螺科技会员,先人一步洞察产业“真”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