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io交易平台资讯

gate.io交易平台前身为比特儿交易所及芝麻开门交易所,是全球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gate.io官网提供最新app体验,交易界面高效简洁,轻松上手。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AI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gate.io交易平台资讯嘉禾肖飒2025-09-08 15:07:0755

近日,硅谷顶级风投机构 a16z 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成式 AI 消费应用 Top 100》榜单(分为网页端和移动端)。a16z 近年来在生成式 AI、基础模型、AI 工具和应用层等多个方向持续布局,或许你没听说过 a16z,但肯定听说过它投资的公司,以及这些公司开发的产品,甚至有些产品已经融入了你的日常工作流程中。

根据公开报道和投资数据库,a16z 的知名 AI 投资案例包括:OpenAI、Mistral AI、Cursor、Character.ai、Databricks、Replit、World Labs(李飞飞创立的空间智能 AI 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前 OpenAI 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LMArena(AI 测试服务平台)等。

凭借 a16z 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数据来源,这份榜单还是十分具有参考价值的,这不仅是全球生成式 AI 消费应用市场的风向标,更是洞察行业格局、产品创新和未来趋势的重要窗口。最新的第五版与半年前发布的第四版榜单相比,榜单呈现出哪些显著变化?背后又反映出了哪些行业逻辑和市场趋势?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张

图源:a16z

直接上榜单,看看这些上榜的 AI 网站和 AI 应用中,有没有你熟悉的名字,其中有不少 AI 网站和 AI 应用可能已经成为了你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可以趁机查缺补漏,或许有一些是你暂时还没听过或用过的优秀产品。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2张

图源:a16z

在榜单变化方面,最显著的一点是榜单逐渐趋于稳定,能够杀进榜单的新晋产品数量进一步减少。在 2025 年 3 月的榜单中,有 17 个全新产品杀进 AI 网站产品 Top 50 榜单,而到 8 月,这一数字减少到 11 个。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3张

图源:a16z

AI 应用则是有 14 个全新产品杀入 Top 50 名单,虽然比网页端略多几个,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各大应用商店加大了对“ChatGPT 山寨品”类产品的清理,才让更多原创应用得到了曝光,并最终获得了更多用户青睐。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4张

图源:a16z

从移动端和网页端的整体情况来看,超过 70% 以上的产品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也表明生成式 AI 消费市场正在从早期的“百花齐放、疯狂试水”阶段,逐步迈入的成熟期。用户和流量向头部应用集中,ChatGPT、Perplexity、DeepSeek、豆包等产品长期占据榜单前列,已经让用户逐渐形成了使用习惯,增强了用户黏性。

产品力决定排名:Gemini、Grok 半年逆袭背后的创新密码

虽然谷歌 Gemini 名声在外,但回顾今年 3 月的榜单,Gemini 在 AI 应用端仅排名 22,在 AI 网站端甚至没有登上榜单。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5张

三月份 AI App 榜单,图源:a16z

时隔半年,Gemini 在移动端和网页端双双实现排名第 2,仅次于 ChatGPT。Gemini 在 AI 网站端流量达到 ChatGPT 的 12%,在 AI 应用端月活接近 ChatGPT 一半,表现更加突出。尤其是 Android 平台,Gemini 的月活用户中有近 90% 来自 Android 设备,而 ChatGPT 在 Android 设备上的用户占比为 60%。

ChatGPT 在 iOS 设备中的用户占比更高也很容易理解。目前 iOS 原生集成的第三方 AI 服务仅有 ChatGPT,正是这一合作给 ChatGPT 带来了不少月活用户。不过,OpenAI 与苹果的合作也给双方带来了一些麻烦。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6张

图源:X

8 月底,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向美国德克萨斯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苹果公司与 OpenAI 合谋,通过在 iPhone 等设备深度集成 ChatGPT,并操纵 App Store 排名,打压包括 xAI 的 Grok 在内的竞争对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先放下这起短时间内不会有结论的诉讼不谈,有消息指出苹果正在跟谷歌洽谈,希望在 iOS 中集成 Gemini 服务,或许届时 Gemini 在移动端的月活还会有一个大幅增长,甚至超越 ChatGPT 也不是不可能。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7张

图源:前方智能

Gemini 能在半年时间实现“逆袭”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产品力。从我们简单统计的更新情况来看,谷歌在这半年时间里大幅更新了旗下几乎所有的模型产品,包括面向普通用户的 Gemini 2.5 系列模型、面向开发者的 Gemini CLI,以及面向专业群体的 Imagen 4 图像生成模型、Veo 3 视频生成模型和 Deep Think 奥数竞赛模型,而且这些模型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了最顶级的表现。产品能力出众,外加“Nano Banana”模型火出圈,网上疯传各种有趣的新玩法也一定程度助推了用户增长。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8张

图源:a16z

谷歌旗下表现出色的 AI 产品可不仅只有 Gemini 这一个,Google AI Studio(排名 11)、NotebookLM(排名 13)、Google Labs(排名 39)等产品也以独立形态上榜,取得了亮眼成绩。可以说,全面入局 AI 就是谷歌这半年时间最引人注目的变化。

多样的产品矩阵布局也显示出谷歌正利用平台生态和分发能力,对 ChatGPT 及其他对手形成合围之势,也预示着 AI 赛道或许将由单点竞争转向多点协同的“平台生态战”。

榜单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产品来自于 xAI 开发的 Grok AI 助手。Grok 网页端最早于 2023 年 11 月在 X 平台上线,而 Grok 的独立 App 于 2024 年 12 月才首次发布。Grok 的发展并没有那么顺遂,无论是移动端还是网页端,3 月份的第四版榜单中我们都没能看到 Grok 的身影。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9张

图源:Grok

不过 Grok 在马斯克的治理下,走了一条跟 ChatGPT、Gemini 都不同的发展路线。当其他家都在加强模型安全,甚至不惜为了提升安全性而推迟新模型发布时,Grok 却可以生成各种“擦边”内容。

Grok 的 AI 伴侣“Ani”初看就是一个二次元风格的女性角色,一开始回复的聊天内容也很正常,但随着对话深入“好感度”提升,Ani 就会解锁更多“NSFW”内容,极大提升了用户的好奇心和活跃度。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0张

图源:X

后续推出的 Grok Imagine 故技重施,继续主打“擦边”,甚至还可以生成明星的大尺度“擦边”照片和视频。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1张

图源:a16z

从马斯克自己发布的帖子也能看出,Grok Imagine 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开,用户玩得“不亦乐乎”。因此,短短半年 Grok 就从榜上无名,直接跃升至网页端第 4 名和移动端第 23 名,移动端月活突破 2000 万,成为增长最快的黑马之一。

中国力量崛起:占据半壁江山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2张

图源:a16z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3张

图源:a16z

虽然这是一份海外风投机构发布的榜单,但国内 AI 应用在榜单中的存在感却依旧空前强烈,并呈现 Web 端、移动端双线突破。如阿里巴巴的夸克和通义千问、字节跳动的豆包、月之暗面的 Kimi 等牢牢占据了中国市场 AI 助手的空白,网页端前 20 中有 5 家中国公司,移动端前 20 中更是有 7 款中国 App 上榜。中国公司在全球移动端 Top 50 应用中贡献了 22 款应用,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

其中仅美图(Meitu)一家公司就贡献了 5 款上榜应用,分别是 Photo & Video Editor、BeautyPlus、BeautyCam、Wink、Airbrush。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4张

图源:a16z

今年年初 DeepSeek 横空出世,依靠不输同期闭源模型的性能,以及极低的训练成本和使用价格,成功火遍全球。这也让 DeepSeek 获得了超多流量,同时助推它登上了 Top 50 榜单的第二名。空前的热度也让 DeepSeek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度每天只能回答一个问题。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5张

图源:a16z

DeepSeek 的手机端 App 上线后仅十几天,DeepSeek 就在 App Store 热门应用排行上超越了 ChatGPT,成为下载量最高的 AI 应用之一。虽然 App 上线时间较晚,但在 3 月的移动端 Top 50 排行中,DeepSeek 仍然排在了第 14 名,成绩还是相当不错。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6张

图源:a16z

不过,近半年 DeepSeek 在网络上的声量有所减少,流量也有点高开低走,据统计半年内网页端访问量下滑超 40%,而移动端下滑了 22%。这也导致 DeepSeek 在最新的第五版榜单中,网页端和移动端排名双双下滑,豆包和百度在移动端都排在 DeepSeek 前面。

因为政策壁垒引发的本土效应,中国的 AI 应用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垄断地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 AI 应用在全球化运营方面的能力也一点不弱。DeepSeek、Manus、Qwen 的名声不必再多说什么了,PixVerse、VivaCut、YouCut、BeautyPlus、BeautyCam、Wink、Airbrush 等国内 AI 产品还在视频和图片细分赛道上实现了“出海突围”,形成了“中国制造、全球使用”的产品输出模式。

Vibe Coding 引爆新风口,AI 代码工具受追捧

Cursor 估值超百亿;Windsurf 核心人员被谷歌收编;Lovable 在 7 月完成 2 亿美元融资,估值近 20 亿美元;Anthropic 发布 Claude Opus 4.1,进一步提升了 AI 编码的能力。“Vibe Coding”成为 2025 年榜单最亮眼的新趋势。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7张

图源:a16z

这一热门趋势同样也反映到了这份榜单上,半年时间里,Lovable(排名 22)、Replit(排名 41)从上一期的榜单边缘一跃进入主榜单,Bolt(排名 52)等产品也跻身“准榜单”,Cursor(排名 26)排名大幅提升。

根据 Consumer Edge 的数据,“Vibe Coding”平台的用户留存率极高,美国用户注册数月后收入留存率超 100%,表明用户不仅没流失,反而持续加购和深度使用。相关基础设施如 Supabase 数据库的流量与“Vibe Coding”平台同步爆发,形成“平台+工具+生态”闭环。非技术用户也能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快速生成 Web 或 App,极大拓宽了 AI 应用的创作边界。

两年半"全勤生"揭秘:自研模型并非成功必要条件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8张

图源:a16z

行业趋势方面,a16z 统计显示,五期榜单(历时两年半)中有 14 家公司属于“全勤生”,从未缺席,其中包括通用 AI 助手(ChatGPT、Perplexity、Poe);陪伴型 AI(Character AI);图像生成(Midjourney、Leonardo);图片和视频编辑(Veed、Cutout);语音生成(ElevenLabs);生产力工具(Photoroom、Gamma、Quillbot);以及模型托管(Civitai、HuggingFace)。这些企业的共性是产品体验极致,持续满足用户核心需求,平台粘性足够高。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 AI 应用的核心是大模型,AI 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基础模型,仅靠“套壳”是无法在 AI 时代长期立足的。但过去两年半里这 14 家“全勤”公司中,实际上只有 5 家拥有自己的专有模型,仅占 35%,七家使用了第三方公司的 API 或开源模型,还有两家是模型聚合公司。

根据我们查询到的资料,以下是这 5 家拥有自研(专有)模型的公司:

  • ChatGPT(OpenAI):相信 ChatGPT 大家都很熟悉了,采用的是自研大模型家族(GPT‑4o/4.1/5 等);

  • ElevenLabs:自研语音/音频模型系列(Eleven v3、Scribe v1、Eleven Music 等);

  • Midjourney:自研图像生成模型(有 V1 至 V6 等版本,V1、V2、V3 已淘汰);

  • Leonardo.ai:自研模型(Phoenix/Alchemy)并提供风格/管线优化,同时也与第三方开源模型生态兼容。

  • Photoroom:以电商视觉为核心的图像生成/编辑能力,对外宣称“自研”,但公开资料没能查询到具体模型。

另外 7 家公司使用的就是第三方或开源模型,以及在开源模型上深度微调/蒸馏/集成的模型。以 Perplexity 为例,它集成了 GPT-5、Gemini、Claude 等第三方模型,与此同时也提供了自己的 Sonar 模型,但 Sonar 本身是基于 Meta 开源模型 Llama 开发的,并非完全从零开发的自研模型。

Gemini 实现逆袭,国产 AI 占据半壁江山,自研模型非必需,全球 应用百大榜单透露了这些信号 第19张

图源:Perplexity

因此从两年半的时长跨度,以及只有 5 家公司拥有自己专有模型的情况来看,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AI 公司实际上可以不需要自己训练基础模型,能通过微调等方式将第三方模型打磨到极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用户群体。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这 14 家“全勤生”只来自 5 个国家:美国、英国(ElevenLabs、Veed)、澳大利亚(Leonardo)、中国(Cutout Pro)和法国(Photoroom、HuggingFace),其中只有 Midjourney 和 Cutout Pro 从未进行过融资。

结尾

透过 a16z 这份榜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生成式 AI 消费应用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新晋产品数量减少,用户和流量向头部应用集中,这意味着后来者需要在产品体验和差异化方面下更大功夫。谷歌通过 Gemini、Google AI Studio、NotebookLM 等产品矩阵形成合围之势,预示着 AI 赛道将从单点竞争转向平台生态战。未来,拥有完整产品生态和分发能力的巨头将占据更大优势。对于中小创新者而言,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2025 年,生成式 AI 应用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更加理性。产品力、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的综合比拼才刚刚开始,谁能在这场马拉松中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DAT 飞轮失速:监管审查加强,加密财库故事不灵了

下一篇:DeFi 小白入门宝典:看 AAVE 大户如何用 1000 万美元通过利差套利获得 100% 的 APR

猜你喜欢